專責小組倡自資院校與大學分家 教育界指港府須為院校渡過低潮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2/30 17:24

分享:

分享:

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倡應將政府學費資助擴展至副學位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早前建議資助大學的自資部門與大學「分家」,成為獨立個體,並與其他自資院校,納入統一規管制度。

教協會長馮偉華出席港台節目《城市論壇》時認為,自資部門與資助大學「分家」好壞參半,能夠促進公平競爭,惟或影響自資部門的品牌效應及資源等,同時或相對拉低附屬學院學生的升學優勢。

至於報告建議經合理試辦期後不達標的院校可被取消註冊,馮偉華稱,目前自資院校眾多,「寒冬期」到來後,即使政府不規管亦會自行「殺校」淘汰,相反政府應協助自資院校渡過低潮,否則未來院校只會互相「廝殺」。

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說,八大院校自行評審自資課程,會相對學術評審局的程序更快,可更迅速回應學生需要;惟學生人數將於2022年後上升,坦言對政府未有協助自資院校渡過寒冬感到失望。

他稱,大灣區亦有助發展香港教育,政府應增加自資院校的收生數目及提供硬件等,建議當局放寬招收內地生比例至2成,並應將政府學費資助擴展至副學位。

前城大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莫慶聯則批評,輸入境外學生的做法是本末倒置。

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成員何詩慧則指,學生主要關心教學質素、課程認受性及學費,不滿檢討報告未有建議擴大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至副學士。

專責小組主席張炳良出席一個個電視節目解釋,大學屬相關自資部門的辦學團體,應尊重大學校董會意見,決定自資部門日後的校名。

他強調,相關自資部門不應只靠校名收生,相信若實施有關建議,品牌效應短期內不會消失,公眾亦能更清楚知道自資部門是獨立註冊、待遇及地位等,與其他自資院校一樣。

張炳良指,明白自資院校的營運較依賴學費收入,但小組期望政府能夠向自資院校的學生提供學費資助,令他們支付的學費與資助大學學生相若。